《間諜之妻》將故事設定在日本最早開放對外國通商的五大港口之一的「神戶」,一座至今仍是被日本人視為很國際、開放的時尚之都。有趣的是,此地也是日本「電影發祥地」之一,是首座引進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的城市。
因此,「電影」也成為《間諜之妻》的關鍵角色。
一,是聰子在丈夫的導演下,飾演女間諜所拍攝的電影,這是推進故事的關鍵,也代表聰子至始至終都只能是「演員」的象徵。二,是福原夫妻在電影院一同看山中貞雄導演在 1936 年改編自真實歷史人物與歌舞伎作品的《河内山宗俊》。
本片描述一群無賴的市井浪人與美麗的女子,意外捲入一場武士的家傳佩刀的紛爭,卻也是山中貞雄的鏡頭下,一部反英雄主義、拍出人性多面向與無私之情的電影。而電影中那句
「她是我的妻子,我河山內宗俊的妻子」
展現的是超越男女之情的「俠義」之情,也呼應了《間諜之妻》濃烈的夫妻之愛。
《河内山宗俊》之於《間諜之妻》,更是藏於無形之中的諷刺。導演山中貞雄在二戰爆發前就戰死沙場,且多數作品都毀於戰爭中,且《河内山宗俊》的原型河内山宗春,本是真實歷史中無惡不作的和尚,卻因為死於牢獄後判決書卻離奇遺失,反而在說書、歌舞伎文化的繪聲繪影中,成為人民口中的反抗政權、劫富濟貧的俠盜義士。
愛國與叛國之間,是否能用「忠誠」與「正義」二字輕易消磨兩者的距離?說到底,這人是無惡不作的叛國賊還是不畏強權的義士,是《間諜之妻》中隨著時代不斷翻轉的一體兩面。